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栏目设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刊物宗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征稿要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投稿方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收稿方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数据库[10/06]
外国教育研究怎么写议论文(中外教育探究论文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其实申请书不是简历,也不是陈述句,而是根据叙述写成的论文,叙述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,讨论就是这些事情对你的影响和你对它的看法。 全文应
其实申请书不是简历,也不是陈述句,而是根据叙述写成的论文,叙述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,讨论就是这些事情对你的影响和你对它的看法。 全文应该非常主观,这也是你向校方表达你主观想法的最好(唯一)机会。 那些客观的部分请交给申请材料中的其他内容,比如成绩单、简历等来表达。
就像在我们家用菜刀切菜一样,刀刃磨得再快,离开了沉重的刀背,还是切不了菜。 相反,就算个子再厚,如果没有锋利的刀刃,也不能用。 在这个例子中,申请书是刀刃,其他客观材料是刀背。
顺便问一下,怎样才能引起校方的注意,并继续保持下去呢? 熙国际提出的方法是让校方读者产生内心的共鸣,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乐趣! 其实这也是留学文件制作的高境界。
我们可以分两步做
1 )畅所欲言
2 )把选择的都说清楚。
说到写作素材的选择,大家面临两种情况。 有些朋友觉得自己想说的太多了,不能用美国学校规定的篇幅写。 另外,也有朋友觉得自己平凡普通,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首先说第一种情况。 首先,有些学校对申请材料,特别是PS (个人陈述)有书面限制,通常250字左右。 即使没有具体篇幅的限制,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文章,也只会让原本就有些头昏脑胀的校方读者眉头皱得更紧。
其次,文章的重点应该是某个事件对你个人的影响以及你个人对此的看法,而不是这些事件本身。 了解了这一点,对篇幅限制的紧迫感就会大幅度减少,剩下的问题就只有如何设定优先顺序和优先顺序了。
第二种情况更普遍。 很多朋友第一次写申请书的时候,觉得完全说不出话来,无从下手。
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分两个阶段
1 )试着问一下,想通过文章给校方灌输什么样的印象。 2 )找到合适的切入点,进一步延伸,逐步树立形象。
深思熟虑的文章下,每个者,无论其背景多么普通单纯,都是对事业充满理想和抱负,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感触的独特个体。 这个理想和热情都是真实存在的。 朋友们可能自己感觉不到,但是可以把它拉出来。
你想说什么,怎么说,那是语言水平的问题。 综上所述,一套真正优秀的留学文件能打动校方读者,引起共鸣。 但这并不是说文章写得悲切,尽说些不幸的事情,引起读者的同情。 我们追求的这种“共鸣”,实际上是读者对全文的逻辑性和合理性的认同,就像我们看小说时的“会心”的感觉。
但是,作为我们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,我不得不承认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。 相反,外国人好像在用中文开玩笑,我不认为我们怎么也在开玩笑。 如果一篇文章不能给读者一种“会心”的感觉,那最多也就是作者的思想载体,一篇真正的好文章就是活着的。 因为它既是思想又是感情的载体。
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来说,这个问题解决了。 同样的成长环境、相似的教育背景、相似的人生价值观,自然而然地使文章产生了“西人与西人的共鸣”。
中西方育儿理念差异议论文?
一些家庭在生活中极端疼爱孩子,给孩子提供了力所能及而不能及的物质条件。 宁可自己节俭,也要让孩子尽力而为,但精神上往往忽视孩子的需求,缺乏对孩子感情和人格的尊重。 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恰恰相反。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西方人更加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,生活上只要有营养、穿得舒服就行。 所以父母要改变教育方法,让孩子真正在精神上感受到对孩子的爱,感受到你的关心,感受到你的期待,让这份期待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。 只有这样,父母的期待才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效果。重视理论上和宏观上的指导,讲大道理; 西方更重视具体微观的指导。 我们有很多父母。 光凭道理该怎么办,如果孩子错了,不小心打,打孩子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。 在国外许多家庭,孩子犯了大错,也要受到惩罚。 例如,少看电视,多日不能出去和孩子玩游戏等,不让孩子做想做的事,让孩子通过行为的结果体验对与错。 孩子通过这些不同的体验,明白了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; 做什么是对的,做什么是错的,从而一步步明白人的道理。
文章来源:《外国教育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wgjyyj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6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