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栏目设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数据库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收稿方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投稿方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征稿要[10/06]
- · 《外国教育研究》刊物宗[10/06]
外国父母也知穷养儿对穷养和富养的定义,这些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如何养育孩子,内核才是关键 在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观点后,我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不同,这和国情以及传统有关,方式只是外壳,最关键的是其体现出的
如何养育孩子,内核才是关键
在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观点后,我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不同,这和国情以及传统有关,方式只是外壳,最关键的是其体现出的“精神内核”,这才是我们需要引起关注的,并不是“国外的月亮就比中国圆”。
可以看得出,在这份调查当中,并没有在物质上进行展示,这也阐明,关于以何种物质形态来养育子女,美国人并不是特别在意,在他们看来,穷养和富养的是孩子的品格,而非一味的物质堆砌。
>再来看几个重要分歧
>一是小孩子在玩玩具和做游戏上
美国人不愿意因为性别不同而作特别的区分,我们细想一下也是有道理的。
主要是孩子能从不同性别的游戏中学习到各自的优势,比如女孩子更加细心,更愿意遵守规则,而男孩子通常更富有创新精神。也能从小就培养出孩子的同理性,能尝试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。
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,当孩子进入到4岁左右的时候,正是性别意识的敏感期,此时家长还是需要多多引导孩子做与自己性别相符的游戏,以便增强其性别认同。
而且做游戏可以,但是父母不要随意扩展这种范围,将玩具延伸至孩子的穿着打扮上来,这样时间长了小孩子容易产生性别混淆的感觉,处理不好还会发展成性别偏差。

二是关于女孩子是否愿意当领导的问题
在中国一向强调“巾帼不让须眉”,特别是家中只有独女的时候,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期望和男孩子没有根本性差别,甚至有的希望能压男孩子一头。
有期冀是好事,很多家长也希望将女儿培养成公主,乃至于将来的“职场皇后”,从小在成绩上的比拼也丝毫不敢懈怠。
富养女儿,更多的是要给孩子赋予快乐和幸福,如果一味逼迫孩子成龙成凤,对于任何国家的孩子来说其受伤害的程度都是一样的。
如果女孩子有潜质,有意愿,家长不努力支持她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,相反,如果她就想做个小女生,更愿意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幸福,父母的强势压迫既没有必要,也没有效果。

★写在最后:
各国育儿观有差距,精神内核却是相同的。现在我们所说的穷养和富养,早已超脱了物质的范畴,而更多的是强调孩子的精神独立。
一个精神独立的孩子,不分男女,从小被很好地教导和悉心呵护,长大后也将是一个感知幸福能力很强的人,并会将这种理念传承下去。
而特别强调形式上的穷养和富养,或者主张用物质养育来区分男女,则是对男孩子挫折教育过了头,对女孩子的富养过了分。
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王子和公主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基础的物质条件和无条件的爱,对孩子抱有合理的期待,主张男孩、女孩各自学习对方的优点,并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,这才是一条相互促进,而又各自独立成长的道路!
文章来源:《外国教育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wgjyyj.cn/zonghexinwen/2021/1103/625.html